4月19日,“墨香侠骨——金庸·梁羽生百年诞辰纪念展”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主题馆一楼展厅拉开帷幕。众多武侠文学爱好者齐聚展览现场,共同回顾两位岭南文化巨子传奇壮阔的生涯。
本次展览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主办、广州市朗声图书有限公司承办,将持续至8月31日。展厅内设置了侠骨文心·武侠双英、创作年表、版本流变、千古佳话、漫画江湖、译作纷繁等十余个单元,系统地展示两位武侠宗师的文学创作历程与巨大影响力,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金庸、梁羽生为传统武侠小说注入新内涵
展览精选品类丰富的金庸、梁羽生主题展品,向公众展示了珍贵手稿、小说连载报纸、图书文创、有声书等实体和数字展品,其中《金庸作品集》百年诞辰纪念大字本为首次展出,展现了《射雕英雄传》创作及修订历程的修订版、新修版手稿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这些资料不仅是两位文学大师创作的见证,也承载了一代人的回忆。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侠义精神,为全世界的华文读者筑造了一座繁茂的精神家园。”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徐玉兰介绍,这次展览筹备了近半年。在她看来,武侠小说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学类型,印刻着中华儿女“侠肝义胆”的精神文化气质。以金庸、梁羽生作品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形式新想象,实现了传统武侠小说的创新性发展。
“希望这次展览能够让更多人走近金庸与梁羽生,感受他们的创作品格和爱国精神,领略作品所富含的文化内涵和全球传播魅力。”徐玉兰说。
广州市朗声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永辉表示,金庸、梁羽生的武侠文学作品素来是华语世界的文学经典,如何让经典融入时代,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实践,重视创意、新意,利用先进的数字阅读技术手段,以符合现代人喜爱的阅读方式,与融合阅读全面接轨,不断开发新的阅读产品,创新推广武侠文学经典。”
英文版《射雕英雄传》发行超10万册
除了在华语世界收获读者的广泛喜爱,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金庸、梁羽生武侠作品及其影视改编作品风靡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柬埔寨、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随着近年来各种语言译本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金庸、梁羽生的武侠文学作品进一步走进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心中,展览现场就有多种经典武侠外文译本亮相。
“金庸和梁羽生不仅是文学巨匠,早年都在新闻界从事翻译工作,功底深厚,非同一般。”《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英文版译者张菁在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在翻译金庸作品时,再度领略到武侠小说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魅力。“大家所熟知的降龙十八掌,其实与《易经》息息相关。因此在翻译武术招式时要花很多心思。我把降龙十八掌第一掌‘亢龙有悔’翻译成Haughty Dragon Repents。它打出去后会有往回收的感觉,很符合中国武术精神。”
2018年以来,由张菁翻译的《射雕》三部曲英文版在欧美陆续出版,成为英语大众阅读市场的畅销翻译作品,仅英国麦克莱霍斯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射雕英雄传》发行已超过10万册;近几年推出的众多欧洲语种译本,大部分转译自她的英文译作。她以自己的翻译作品向两位大前辈致敬,并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武侠作品被翻译成更多语种,让世界各地的读者都能接触到中国特有的武侠故事和侠义文化。
读者代表、配音演员黎超然也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对武侠的感触。他认为武侠表现的是人心、世情,是市井万象,是人生百态。“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者自己希望成为而未能成为的那一个人,这也是武侠小说被称为成人童话的原因。”
笔者注意到,在文字之外,展览陈列的插画、漫画、连环画等武侠主题绘画作品,也为读者带来新鲜的阅读体验。姜云行、王司马的金庸作品插画、李志清的水墨金庸、卢延光的梁羽生作品插画、李广的《射雕英雄传》人物绣像等绘画作品,与作品交相辉映,意趣深远。
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为金梁武侠文学作品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形式丰富的电子书、小说剧、广播剧等现代化形式的呈现,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数字江湖”“有声江湖”。
此外,本次展览设置了融合阅读区和漫画互动体验区。观众只需扫码,便可听到声情并茂的金庸、梁羽生有声小说,还能利用现场的听读一体机和漫画互动装置进行“沉浸式”体验。在数字技术的辅助下,观众漫步于展览,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一个充满侠义与浪漫色彩的武侠世界。
展厅内还设有桃花岛、侠客岛等武侠场景供观众拍照打卡留念,同时,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文明路总馆与主题馆也分别设有大型武侠主题打卡点。
【采写】南方+记者 戴雪晴 通讯员 苗苗
【图片】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