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神通(002438)主营业务:应用于冶金领域的高炉煤气全干法除尘系统、转炉煤气除尘与回收系统、焦炉烟气除尘系统、煤气管网系统的特种阀门、法兰,应用于核电站的核级蝶阀和球阀、核级法兰和锻件、非核级蝶阀和球阀及其配套设备,应用于核化工领域的专用阀门及装备杠杆期货交易软件,以及应用于石油石化、煤化工、超(超)临界火电、LNG超低温阀门和法兰及锻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通过子公司瑞帆节能开展高炉、转炉干法除尘系统总包及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业务。
9月13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出1273.11万元,占总成交额7.47%,游资资金净流入91.11万元,占总成交额0.53%,散户资金净流入1182.01万元,占总成交额6.93%。
近期,中东地区局势持续升温,呈现多点蔓延态势,外溢效应日趋显著。
以色列军方9月29日袭击也门胡塞武装控制的港口和发电站等目标后,10月1日宣布对黎巴嫩南部的真主党目标进行地面打击,2日空袭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和叙利亚。为回应以色列一系列行为,伊朗10月1日晚向以色列境内的军事和安全目标发射了导弹。
△10月1日,以军防空系统拦截的发射物从耶路撒冷上空飞过。
△9月21日,伊朗在首都德黑兰举行阅兵式,展示最新的国产导弹和无人机。
袭击发生后,伊朗和以色列“互放狠话”,引发国际社会对中东地区全面战争爆发的担忧。据以色列媒体报道,以色列政府10月3日晚上举行高层安全磋商,讨论如何应对伊朗的导弹袭击。报道称,预计以色列将在“几天内”作出回应,而且以色列正在考虑“多种选择”。
伊朗与以色列的“报复循环”何以发生?在遭到伊朗大规模导弹袭击后,以色列与伊朗间的冲突接下来会否进一步升级?中东地区局势未来又将如何演变?美国的中东战略为何屡屡陷入困境?
话题1:
伊朗为何不再克制?
对以袭击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
当前,中东军事冲突正在多点蔓延,局势变得愈发紧张,爆发地区全面战争的风险增高。
自今年9月黎巴嫩发生通信设备爆炸事件后,黎以冲突陡然升级。以色列连续“定点清除”包括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在内的多名真主党高层人物。以军10月1日凌晨发表声明说已开始在黎巴嫩南部边境地区对黎真主党目标进行“有限地面行动”,此后对黎巴嫩进行地面打击和空袭。
△10月1日凌晨,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空袭现场升起浓烟。
10月1日晚,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向以色列发射弹道导弹。据伊朗国家电视台报道,伊朗1日晚发射了超过200枚导弹,并首次使用法塔赫高超音速导弹。据多家以色列媒体援引军方消息人士报道称,以军空军基地在袭击中被击中。
“在近期中东一系列事态背景下,伊朗势必要对以色列进行反制,以回应国内民众的情绪,以及维护其地区威慑力。”中东问题专家、西北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主任王晋说。
王晋表示,伊朗新总统佩泽希齐扬在今年8月上任后,奉行相对务实的外交路线,倾向于避免地区冲突进一步升级,并主张与西方改善关系,以便修复伊朗经济。此前,在佩泽希齐扬的游说和力主下,伊朗对地区紧张局势秉持着比较克制的态度。
“但最近一段时间,伊朗的国内政治氛围,正悄然发生一些新变化。”王晋说,面对以色列不断的挑衅,伊朗国内强硬派势力抬头,这促使伊朗地区政策变得更加主动,也变得更为激进。9月28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呼吁地区抵抗力量支持黎巴嫩真主党;同日,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对以色列展开“强有力”回应。
王晋注意到,伊朗此次打击以色列的目标和手段,依然展现出克制态度。他说,伊朗既没有选择打击以色列境内的民用目标,也没有针对以色列在他国的使领馆和人员展开攻击,亦没有打击美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军事基地,也没有调动大规模地面部队逼近以色列本土。
△10月1日,以军防空系统拦截的发射物从耶路撒冷上空飞过。
10月2日凌晨,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警告以色列不要针对伊朗的导弹袭击采取报复行动。他说,伊朗的军事行动已结束,除非以色列决定采取进一步报复行动。
“伊朗不希望地区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更多是想要给以色列传递一个强硬信号。”王晋认为,伊朗不愿意看到事态直接失控,其相关举措仍在一定限度内。
今年4月,伊朗就曾动用无人机和导弹袭击以色列军事目标,以回应伊朗驻叙利亚外交设施遭以色列导弹袭击事件。
“与上次相比,伊朗此次袭击行动打击范围要更广,覆盖了特拉维夫、海法等以色列主要城市,力度要更大,但伊朗目的并非是给以色列带来重大人员伤亡,行动的象征意味较浓。”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说,伊朗本次军事行动重点在于向外界展示其具备打击以色列本土的意志与能力,以期重新构建对以色列的战略威慑,“本次对以袭击的政治意义,要大于实际的军事意义”。
话题2:
中东局势向何处去?
伊以持续角力陷入“报复循环”
当下,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也门胡塞武装等多方作战,战事已呈愈演愈烈之势。10月3日凌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遭以色列空袭,造成至少6人死亡。
△10月3日,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消防员在空袭现场灭火。
孙德刚认为,伊朗1日晚从其本土向以色列发动大规模导弹袭击,意味着本轮地区冲突已从巴以冲突、黎以冲突,升级至以色列与伊朗主导的“抵抗之弧”之间的整体性冲突。
在伊朗对以色列发动弹道导弹袭击后,以色列称此次袭击越过红线,表示要让伊朗付出代价。美媒2日援引以色列官员的话报道,以色列报复行动的“所有选项都将摆在桌面上”,包括打击伊朗的核设施。
王晋介绍,以色列的国家安全观一直比较激进,具有先发制人、境外御敌、寸土不让等特征。因此,以色列对伊朗采取报复行动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不过,伊以两国并不接壤,以色列缺乏能力对伊朗本土进行大规模军事攻击,其报复选项主要包括对伊朗境内目标(如核设施)的定点打击,以及对伊朗在中东的地区盟友进行报复。他认为,未来一段时期,以色列将对黎巴嫩真主党采取更加激进的行动,黎以冲突升级的可能性较大。
“眼下,以色列正考量如何对伊朗进行还击和报复,既要能对伊朗高价值目标实现精准有效打击,又不至于让局势走向彻底失控。”孙德刚说,基于当前的中东地区局势和内塔尼亚胡政府的行事风格,同时考虑到以色列正寻求扩大地区威慑力,以及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态度,以色列大概率不会对伊朗的导弹袭击无动于衷,肯定要伺机进行报复。
“现阶段,以色列首要的打击对象是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与伊朗的冲突虽不可避免,但斗争方式可能是迂回的,而非双方进入全面战争。”孙德刚认为,现在还无法断言以色列会否对伊朗境内目标进行直接打击。在他看来,实施针对性暗杀行动,或对伊朗境内的能源基础设施、核设施以及其他战略目标开展破坏,也是以色列可能的报复选项。
△10月3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遭空袭地点升起浓烟。
如今,伊以两国多年来以非直接对抗形式在中东地区的博弈,在局势演变的扰动之下,已经发展成了“报复循环”。哈梅内伊4日表示,伊朗近期针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是对以色列的“最小惩罚”;如果有必要的话,伊朗将在未来继续进行此类行动。
中东地区局势将向何处去?王晋说,后续事态如何演变,关键点在于以色列报复伊朗的范围和程度。以色列清楚,如果空袭伊朗能源基础设施甚至核设施,伊朗反击的可能性很大,而伊朗也有能力扩大对以色列的打击范围。
王晋表示,如果伊以间的直接军事打击变成常态,乃至酿成地区全面战争,将给两国乃至整个中东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对此,伊以双方都心知肚明,这种最坏的结果不太可能出现;但同时,不排除可能出现其他不确定因素,导致伊以冲突进一步升级和蔓延。”他说。
话题3:
美国何以面临困局?
屡屡“拉偏架”致中东战火延宕
美国在中东设有多个军事基地,数万美军在该地区长期驻扎,并部署航母战斗群、隐形战机等先进军事装备,时刻保持对该地区的战略威慑。中东地区可能滑向全面战争,美国在其中扮演着何种角色?
△美国国会大厦。
“自去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对以色列提供了连续、全方位的支持。”孙德刚表示,随着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日益临近,民主党、共和党都高度重视犹太院外集团的影响力,均主张坚定捍卫以色列的国家安全,协防以色列成为两党为数不多的共识之一。
10月2日,美国中央司令部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视频,显示美海军驱逐舰帮助以色列拦截伊朗导弹的画面。同日,白宫发表声明称,拜登总统与G7领导人进行了电话会议,讨论伊朗对以色列的导弹袭击,并商讨回应举措,包括采取新的制裁措施。拜登还表示,美国不支持以色列打击伊朗的核设施。
“美国没有做好中东发生全面战争的准备,也不愿意在中东牵扯太多精力,所以想要阻止局势失控,特别是阻止伊以间的军事冲突快速升级。”孙德刚介绍,伊朗和美国之间存在秘密接触的方式,在管控分歧、管控危机方面设有对话渠道,目前双方都不愿看到中东爆发一场全面战争。
“如果伊以双方的军事冲突在可控的范围之内,这是美国可以接受的。”孙德刚说,美国的做法更多的是从战术层面控制中东地区冲突外溢的风险,而非要从根本上来解决该地区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相反还在不断给以色列升级冲突“开绿灯”,实际上加剧了矛盾的累积。
△9月27日,在以军空袭黎巴嫩真主党总部期间,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左一)、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哈莱维(中)在以空军一处基地内。
王晋注意到,美国在中东已经陷入两难处境。一方面,美国需要捍卫和以色列的所谓“不破同盟”关系,这意味着以色列不管做什么,美国在某种程度上要进行“兜底”;另一方面,眼下美国无意愿直接介入该地区冲突,也不想深度参与到中东政治漩涡中来,这就使得美国既无法有效约束以色列,也没有能力管控中东局势走向,其整个地区政策的公信力在下降。另外,从美国全球战略看,其也无意继续在中东地区投入更多资源。
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刘中民表示,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和支持,既取决于以色列建国以来的美以特殊关系,也与犹太院外集团对美国中东政策的显著影响密切相关。在他看来,偏袒以色列早已成为美国中东政策难以摆脱的战略僵化,也是美国中东战略屡屡陷入困境的原因所在。
当前,随着伊以对抗趋向激烈,黎以冲突呈扩大态势,整个中东地区敌对情绪加深,未来各方和谈与和解进程恐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王晋认为,随着中东地区局势升级,最终会将美国“拉下水”。不过,未来美国可能主要通过外交、情报等手段,使得以色列本土免于遭受他国大规模的安全威胁。“相信这是美国中东政策的底线之一。”
南方+记者 龚春辉
图片均来自新华社杠杆期货交易软件